Search

要怎麼照顧長輩才是孝順呢?

好好聽懂長者心裡的想法並尊重,才是孝順。
  • Share this:

要怎麼照顧長輩才是孝順呢?

好好聽懂長者心裡的想法並尊重,才是孝順。

傳統社會框架需與時俱進,才不會被世界的洪流所淘汰,愛也是,要隨著不同階段給予適當的愛,才能使「愛」產生最大的效能。

過年時免不了家族之間的比拚,大家拚個你死我活,炫耀著自己的孩子有多麼的優秀,但是為什麼呢?此時發揮同理心,或許是自卑心作祟,也或許你會有更多看見。

取自《情緒動機──用神經心理學看穿行為動因》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
各位朋友,晚安:

今天下午的直播跟財經專家孫慶龍談「休息」,雖然時間短,但也提到了一、兩個關鍵點。閱讀本身,就是重要的休息方法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sychologist.Hung/videos/590436461635873/

「炫耀的背後可能是自卑心作祟。」

有些朋友常在原生家庭受挫,但其實願意去理解那些行為背後的需要,情緒也許可以緩解得多。尤其在傳統上的表達,非常迂迴模糊,常有所謂曖昧溝通的模式,跟我們講「沒關係」,其實是「很在乎」的意思,讓人在互動上常會產生不少困難。

這本書在談情緒動機,是很可愛的一本小書,我很喜歡。非常適合對心理學涉略不深,但又關心心理議題的朋友。

尤其這本書有很多可愛的插圖,看了滿心歡喜,很有放鬆的效果。

祝願您,能對長輩表達愛,也知道界線所在!

.

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,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,並設成公開。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、寄送(不包含國外地區),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
【文/ 詹育書】

要怎麼照顧長輩才算孝順?

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,台灣社會可以確診為「老年化議題」嚴重發炎的國家。路上的年輕人變少,老年人口逐年增加,此時「老年照護」被視為候選人的重要政見之一,也是政府極為重視的一環,「未來好好照顧父母」成了每個年輕人的人生規劃之一,那要怎麼照顧長輩才是孝順呢?這個問題有太多答案,每個答案都對,但是,社會規範似乎只接受一種解答。

有些人基於長者的身體及心理狀況著想,將長者送往養生村,由專業的醫療人員24小時守護,房間內有專為老化的身體功能所設計的傢俱設備,時不時舉辦的活動,能豐富長者的生活,也能多與社會連結,不至於這麼孤單。許多老年人因為身體功能不便,因此只能長期待在家裡過著獨居生活,雖然生理舒適了,但心理上反而與他人越來愈遙遠,社交活動漸減反而影響心理健康。

但是,有些長者不習慣轉換環境,待在自己熟悉的家裡是最好的生活模式,何必逼迫自己到不熟悉的地方,感受焦慮、不安和不自在?

子女為了父母著想,讓父母住進養生村,目的讓父母過上舒服的日子,這份孝心也反應在父母當初為了子女的未來,孟母三遷地不停轉換環境,只為了孩子能過上舒服的生活。

這份「愛」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,而非他人所需,因此,聽得懂長輩要什麼樣的生活,比直接幫他做決定來得精準,更能滿足長者的需求。傳統社會框架需與時俱進,才不會被世界的洪流所淘汰,愛也是,要隨著不同階段給予適當的愛,才能使「愛」產生最大的效能,直達對方左心房裡頭,因此,好好聽懂長者心裡的想法並尊重,才是孝順。

Point/
‧每個人對「孝順」的定義不同。
‧為長輩著想,背後都是「愛」的表現。
‧愛的表現其實是聽懂他們的需求。

Overview/
每個人表示「愛」的方式都不相同,同樣地,「孝順」也是,強迫長者依照自己認為最好的安排並非真正的「孝順」,聽懂他們要什麼,才是基於愛的「孝順」。

…………

過年大比拚,人比人怎麼不被氣死?

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過年大比拚時間,每個人摩拳擦掌,似乎這一年的努力都準備在過年團圓宴席中使出,就像大絕招總要留到最後出馬,才有勝算。

某某堂姐是爸爸的爸爸的弟弟的第三個小孩的女兒,去年8月剛從英國倫敦政經大學(LSE)拿到碩士學位,成為名副其實的「總統學妹」,堂姐的爸爸興高采烈地向大家炫耀著,彷彿這是他的成就。好了,這下可好了,另一個不知道哪來的姑姑,不甘示弱地,唱著女婿的公司職位,驕傲地宣揚女兒嫁到不得了的好人家裡⋯⋯。

這樣的較勁,到底是為了什麼呢?後來想想,某個叔叔因為是家中學歷最低的成員,因此心裡的自卑感無從滿足他的虛榮心,需要依靠他人成就來滿足自己。姑姑身為家中的女性,那個年代,女性擁有的資源較男生少是天經地義,這樣的不平衡使忌妒心和不甘昇起,潛意識中將自己的期望加諸於兒女身上。

他們會這麼做,背後都是自卑感調皮作祟呀!今天發現這個新大陸,就由他們去吧!

Point/
‧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,或許會有新的見解。
‧炫耀的背後可能是自卑心作祟。

Overview/
過年時免不了家族之間的比拚,大家拚個你死我活,炫耀著自己的孩子有多麼的優秀,但是為什麼呢?此時發揮同理心,或許是自卑心作祟,也或許你會有更多看見。

.

以上文字取自
情緒動機──用神經心理學看穿行為動因:手繪圖解100種必懂情緒知識,了解自己、同理他人的轉化關鍵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65682

@昶景國際文化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JPublishing/

.

【8/24截止】贈票活動_82年生的金智英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sychologist.Hung/posts/3818351421514473

已額滿8/29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?--示弱的勇氣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339616727062187/

已額滿9/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813594242797945/

已額滿11/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189917322447609/

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:是犧牲,還是責任?是妥協,還是平衡?放下對母愛的執著,恢復你的生命彈性,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vhVD9s
讀書花園:https://bit.ly/2GEA9d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W4E3Sq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vhQ6jh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